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第14种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1-17 18:56:23


在老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希望老师在教学中多加的重视,进行必要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老师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学,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下面学大教育专家为大家带来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第14种。

[学习目标]

1.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七言古诗篇幅长、容量大、用韵活的特点及杜甫诗歌的基本风格。

2.程与方法:进行朗读训练,体会诗中的细节描写,精当地用词的作用。

3.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体会诗中的细节描写,精当地用词的作用。

【学习难点】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作者杜甫,字( ),自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因任校检工部员外郎,又被称为杜工部。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 ”),诗人被尊称为(“ ”)。

(二)课内探究

1朗读。学生先齐读,教师再范读。指导朗读,把握节奏、轻重、缓急。

2 内容概括。

(1).生自己提出难解的句子,大家讨论后明确。

(2).别用最精练的短语概括 1—3 节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3.赏析第一节诗。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4.析第二节诗。

让学生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   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5.赏析第三节诗。看看第三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6.析第四节诗。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由此可见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拓展延伸

1.关资料。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他在友人的帮助下在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二百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勃春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时喜悦心情的反映。不料,到了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

杜甫草堂至今犹在,诗因秋风破屋而作,茅屋凭诗人高风亮节而传。千百年来,杜甫草堂是人们瞻仰的胜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众口传诵的诗篇。多少名人大家为草堂作诗题联,咏志赞叹。

2、写出你所积累的忧国忧民的诗句。

(四)训练检测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几句诗可称为“生花之笔”这几句诗是:

2.写茅屋被破坏,茅草纷纷下落情景诗句是:

3.用景物描写,烘托作者凄惨、黯淡心境的诗句是:

4.忆自己坎坷生活的经历,表明诗句动荡的诗句是:

5.现作者博大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是: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专家为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第14种,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教学中的关键是老师要对教学中的教学重点加以明确,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