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三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3-28 20:49:01


文言文是我们先人留下的优秀文化之一,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将文言文继续传承下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文言文是古人用的语言,和现在的用于习惯不太一样,因此要传承的前提应该是学会文言文的用于习惯的结构,那就先来学习高三文言文倒装句解析吧。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4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 大王来何操? ② 沛公安在? ③ 客何为者?

2、句子的特点:

① 都是疑问句。

② 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③ 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

【小试牛刀】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 豫州今欲何至? B. 童子何知?

C.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 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情况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 忌不自信。 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句子的特点:

① 都是否定句。

② 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 ,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③ 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小试牛刀】

1、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城中皆不之觉 B. 时人莫之许也 C.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 未之多见也

情况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 何陋之有? ③ 无乃尔是过矣? ④ 唯利是图。

2、句子的特点:

①“之”、“是”为标志。 ② 句中的“之”不翻译。 ③ 宾语都前置。

规律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小试牛刀】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情况四:介词宾语,放在介词的前面。 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 2、句子的特点:

①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 ② 宾语都前置。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小试牛刀】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大显身手】

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用横线找出3处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① ② ③

定语后置: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五种情况: 1、“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2、“中心词+定语+者”

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⑤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3、“中心词+之+定语”

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可以看出,这类例子中的定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担任。反过来说,由形容词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如果后置, 通常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4、“中心词+定语”

这种格式和判断句中的主语直接加表语一样,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辨识起来较困难。但这种情况出现很少,曾经选进过中学教材的《西门豹治邺》中有一句:“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这里,“女”是“弟子”的定语,被后置了。如果辨识不清,学生可能理解成“堂弟的子女十来个人„„”或“跟着弟弟、儿子、女儿大约十来个人”。

5、“中心词+而+定语+者”

①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小试牛刀】

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 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 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小试牛刀】

1、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状语后置,是的打“√”,否的打“×”。

①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

②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④ 得复见将军于此。 ( )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 “甚矣,汝之不惠。” 正常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美哉,我少年中国。” 正常语序:“我少年中国,美哉。” ③ 不仁哉!梁惠王也。 不仁哉!梁惠王也。 正常语序:梁惠王也,不仁哉!

2、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把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

① 君何以知燕王? ( )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③ 豫州今欲何至? ( )

④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

⑤ 会于西河外渑池。 ( )

⑥ 未之尝闻。 ( )

⑦ 以为莫己若者。 ( )

⑧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高三文言文倒装句解析虽然只是文言文用于结构之一,但是却是重点也是难点吗,只要我们的同学掌握了倒装句,文言文学起来就相对容易许多。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