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代文学常识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4-12 10:37:40
四、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常识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
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
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不惑:40岁。
孩提:2~3岁的儿童。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总角:幼年儿童。花甲、平头甲子:60岁。耆:60岁。
豆蔻年华13岁女子。古稀:70岁。
及笄:15岁女子。耋:70~80岁。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耄:80~90岁。
而立:30岁。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敢:冒犯、冒昧地。枉驾:有劳大驾。
蒙:承蒙。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免:免除官职。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黜:废黜、贬退。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谪:降职远调。
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削:革职罢官。
拜:授给官职。废:罢免或废黜。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出:出任。斥:屏弃不用。
升:提升官职。去:去职,被调离。
迁:调动官职升官。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革:革除官职。擢:提拔、选拔。
罢:罢免、停职。授:封给官职。
人名称谓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古代年龄称谓
孩提:幼儿时期。不惑:四十岁。
童龄:换牙时期(七八岁)。知(天)命:五十岁。
弱冠: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岁。
而立:三十。古稀:七十岁。
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岁时历法
1.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辛未三月。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要设立年号)如崇祯十四年。
3.纪月常用序数(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4.干支纪日如:元丰六月丁丑。
5.用十二地支纪时
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die)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时段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
①封号式。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
②谥号式。古代帝王高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命名为《范文正公集》;欧阳修谥号"文忠",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文集》。
③官爵式。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
④籍贯式。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以此作为集名。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临川先生文集》。
⑤地名式。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命名,如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故有《梦溪笔谈》。
⑥书斋式。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轩",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近代梁启超,书斋名"饮冰室",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集》。
⑦年号式。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而得名;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⑧显志式。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的。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热门资讯
-
河南:2022年艺术类省统考笔试成绩查询时间和方式
2021-12-09 -
初中孩子一定要吃的蔬菜盘点,你为孩子准备了吗
2018-11-09 -
中考生常见的10大错误学习方法和应对方法
2018-11-07 -
2018年郑州民办高中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018-11-01 -
初中辍学学籍保留几年_初中辍学该怎么办?
2018-11-01 -
2019年河南省空军招飞部分初选地点发布
2018-10-18 -
河南省高中生转学要具备哪些条件
2018-10-11 -
郑州轻工业学院附属中学在哪_环境怎么样-图
2018-10-10 -
2019年河南空军招生:空军招飞初选下月9日开始
2018-09-28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